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育方法,这也是无可厚非。如何学习,笔者一是很反对部分老师动不动强调的“空杯”精神,这个精神是可以从学员或者参加学习方的口中表达出来,人家讲出来是一种学习谦虚的态度,而培训老师你大叫人家要空杯笔者很难苟同,个人感觉值得斟酌的是难道老师讲的就是对的了,《孟子?尽心下》里面早就告诉我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记得有一次给一男装做培训,中途一个他们的营销老总跑上去跟大家分享《陈列观止》,大言不惭讲只要掌握我这些知识点大家陈列其他的就不要学习了,所以叫观止(意思到他那里停止),感觉可笑至及,知识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生活其实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老师我个人的理解仅是一个职业(当然任何职业有好、中、差的职业人),因为他(她)专注,所以就比部分人思考提前、了解提前,总结提前,实践提前。所以他(她)可以针对这些提前进行分享交流(培训)。另有一些老师通过用课程设计、引导,提炼梳理,让大家在各自分享交流碰撞中对所要提升补充内容通过这次组织引导(培训)从而对每个参加的学员思维和行动上更加系统和有执行力。还有一种老师是把这个行业优秀的成功案例进行梳理,整理、思考提炼进行分享或者融合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根据企业、根据学员对象有针对性的交流分享(培训授课)。所以大家不要把老师看作神,其实人家也是人。只是热爱、专注、思考、实践、创新教育训练事业而已。我不知道人家老师是怎么理解,反正我现在这个阶段是这样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
关于如何学习笔者还要补充自己的另二个体会和观点,我们的参加学习人员要掌握好二个工具:一是讨论,课后自己先思考,然后大家参与讨论这个老师观点怎么样?大家基本讲好那可以尝试做,假如大家讨论交流感觉那老师基本是瞎胡闹,就不要去尝试;.二是讨论好的一定要去尝试(知道不等于会),在尝试的过程中把一些不适合的、不好的就抛弃掉,适合的、有效果的就是好的,把这个好的融合到你们自己的门店导购销售管理系统里面建立档案,并形成标准手册。
(二)要“授课”和“手册”、“考试”三步走,三步都要硬
从几年的工作经验发现鞋服导购的培训不是简单的理解为课程培训或者课堂培训,笔者的实践和工作经验推荐大家要“授课”和“手册”、“考试”三步走,三步都要硬。只是简单的培训是没有用的,其实,鞋服导购要掌握的知识点是非常多的。假如我们全部采用授课方式,一是部分理论的东西讲起来也没有多大劲(讲)头(学员学习肯定也没有多大兴趣),例如面料知识、不同顾客的接待方式这些文字性的资料笔者现在的经验是不进行培训的,就是我在企业做的时候我也不进行培训,现在出来做自由讲师更不做。发现有的企业做这样的针对培训我一般会建议不要放在课堂去授课。而要求企业的相关部门或者店长把这样的资料可以利用淡场的时间针对自己的门店提炼出来,编写成《XXXXXX门店的销售宝典》、《XXX品牌XXX季节产品面料手册》,然后要求员工淡场或者回家的时间去学习。其实,我自己真切的感受到鞋服行业的导购培训假如我们一味的填鸭式培训真的没有什么效果。很多知识点我们关键是要根据不同的品牌,不同时期阶段,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消费群做出针对性的手册出来。例如不同季节的产品面料手册、卖点手册、洗涤保养手册、顾客接待手册、疑难问题解答手册、售后投诉处理手册、陈列手册、色彩手册、搭配手册……必须做成标准的手册,这个手册不是网络上搜索的,更不是东拼西凑的,是根据自己的门店(甚至同一地方不同店铺标准是不一样的)而量身定做的。谁做,店长做!或者店长引导全部导购做,最后整合归纳(其实在引导的时候已经就是学习训练了)。那导购培训(授课)讲什么,个人得出经验更多的是洗涤心灵,开阔思路、开阔视野、激励……就是更多的挖掘导购员的潜力、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思路,让他(她)们爱上服装、爱上导购的职业,是那种由衷的爱。因为让一人爱一份工作才是最重要的。笔者至所以选择培训,是因为我爱,就是再苦再累,我无怨无悔。还有让员工专注,专注的时候那些手册就可以派上学习的用场了。还有除了培训、手册,另一个很重要的“考试”,考试可以面对面考试,可以笔试,可以模拟考试、甚至直接按接待客户真枪实弹考试(考试人在顾客不知情情况下考试)等等形式。所以,导购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授课”和“手册”、“考试”三步走,三步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