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滞销拍卖:
台湾的鞋店经营十分竞争,每一季季末几乎每家鞋店都会有滞销的库存与零码鞋,宛如死掉的鞋子一般。 80对20的原则里面,20%的商品就是指这一类滞销鞋种。而20%再乘以20%=4%,4%的滞销品就像被顾客,甚至被店员遗忘的鞋种,无论怎么样都卖不掉。
这一类的鞋种也必须注意,在以零码鞋名义超低价拍卖以后,剩余的鞋种也必须慢慢地、悄悄地以其它鞋种替代。
(三)确定鞋子摆设的地点
1.从店外考虑地点的配置:
所谓商品构成是采购什么样的商品,订多少价格,准备多少数量的综合计划。针对购买各种鞋类的消费者,决定鞋子的店内位置,并考虑配置面积。
一般地面假设十分平坦,行人行走时无安全顾虑,安心地购物时,前方可注意距离约3—9公尺。但是能使其停下脚步,吸引其目光的则是鞋店的招牌及橱窗,。这边要注意,行人此时不是正视,而是斜视的。
因此要考虑的问题是入口的透明门,展示橱窗要如何设计。基本原则是橱窗必须能轻易地接受往来行人的视线,而入口必须能让行人轻易地自道路或走廊进来。所以入口及橱窗的位置及设计,必须在鞋店对面距离20一50公尺的地方,仔细观察行人的流动方向与人数而定,而不可以有先人为主的观念。
2.鞋子应该放在店内何处?
考虑鞋子及其它商品应该放在何处时,应按以下顺序从三点考虑。这三点分别是
(1)站在门口的考虑
法依鞋店大小有所不同。进入小鞋店时他会用目光由左至右确认商品的位置而已.而进入大鞋店时,则头部会随眼睛一起移动将商店全部打量一番,所以他进入店内时,视线是如同放射线状的。
因此鞋子作商品演出时,应放在与入口成放射线对应的对角位置,而试穿区也应在同样的位置。而人也有沿着墙壁行走的习惯,而收银柜台、接待柜台以及包装柜台等应该在入口对角线且接近墙壁的位置,这是为了让客户在选购鞋子之后,让他花较长的时间行走于店内,对鞋店多作了解的缘故。
(2)墙壁沿路的配置考虑:
各种柜台的位置决定之后,下一步则是考虑墙壁沿路的配置。通常自入口处按价格自低价到高价配置进来,而一方面也要考虑鞋子的数量。但是新鞋样以及季节性鞋样(如凉鞋及雨鞋)则一定要配置在鞋店前方靠近入口处。
(3)鞋店中央区域的配置:
最后才考虑中央区域的配置,中央部门属于鞋子及摆设架子的配置,重点是决定之后就形成店内的通路。而店内通路的数目,也就是需要安排几条通路,则依鞋店面积及店头鞋子数量决定,横及纵的通路依上述条件而有不同。